最近常常陪小朋友去露營,以至於有一陣子沒有玩玩車枳,難得在11/9星期天,有時間又沒下雨可以好好玩一下車枳。
一樣的事前準備工作,在玩車枳前,還是要先將車刀準備好,所以要先將三把中式小圓車刀磨利。
三把長、中、短的小圓車刀磨利後。
今天的熱身活動,是先拿一塊自然邊的櫸木來車個櫸木自然邊碗,
先鎖上2.5英吋夾頭板,
再架到車床轉軸之上,
開電試運轉一下,確認木料有穩固的固定在車床轉軸上,
由於要先由碗底先開始車枳起,所以要先利用鉛筆規劃底部嵌入式圈足的大小,
然後先挖嵌入式圈足處,然後再由碗中心往外車枳。由於是這次的木料裁切方式是屬於板料的,因此其車刀的運行方向,必須掌控一個訣竅,由裡而外,由左至右,這是相當重要的!!
車修出外廓,重點在於圓弧的曲線要滑順,
經過一番努力,搞定外廓,
並砂磨到#600,
由於櫸木有足夠的硬度與密度,所以加工之後,在未推上蜂蠟前,就會產生自然的光澤。
底部及外廓加工好了之後,要換加工碗內,所以先換上4英吋4瓣夾頭,並在夾瓣上先裹上一圈紙膠帶。
然後夾緊木碗的底部嵌入式的圈足,
開電試運轉,並觀察碗緣是否有抖動?若有的話,並須停機調校木碗的位置。經過反覆的調校,務必讓碗緣沒有抖動的現象,才算完成。這個調校的功夫不可省去,必須耐心的去調校。
固定好木碗底部之後,要開始挖除碗內的廢料。但是,要注意的是,剛剛鎖2.5英吋的夾頭板處,它是在木料中心有一平坦的區域,這造成周圍木料比較凸出,下刀時,要小心這個木料落差較大的地方(如下照片,黃色虛線所示)。
經過一番努力,終於把盤內廢料挖除了,
不知是不是太久沒玩車枳了,一不小心下刀太重了,就造成了右上的碗緣彈刀而樹皮部分破損。
同樣的砂磨到#600,
完工取下後,可以發現照片左下側邊緣,就有剛剛彈刀所造成的樹皮損傷,好家在的是不嚴重,砂磨一下就修補過去了,
推上蜂蠟,好像木頭的顏色也沒變深多少呢!
放到一旁的石桌上取景照一張,
放幾顆昨天剛採的青剛櫟,感覺還不錯!!四顆版~~~
兩顆緊緊相依版~~~
昨天晚上也順便用暖爐,試試烘烤了幾顆青剛櫟,沒想到烤乾後的青剛櫟,顏色由青色轉棕色呢,還油亮油亮的很漂亮呢!
接下來還有時間,老婆要我車一些小櫟子當禮物送人,所以就找根紐松木來車櫟子吧。先輕輕敲入固定頂針,
架到車床上,
先將木棍整圓,由於木料紋路的走勢是左右,不是板料形式,所以車刀可以由左至右走,
也可以由右至左走,
初步整圓後,要改用4英吋4瓣夾頭來夾持,
由於這次所車的圓木桿的直徑過小,無法用標準的4瓣4英吋的夾頭來夾緊,所以必須更換小夾瓣到4英吋的夾頭上。由於之前有再多買第二組4英吋4瓣夾頭來使用,所以乾脆拿這組夾頭來改小夾瓣。
打開第二組4英吋夾頭後,才發現兩者在軸心螺母處有些許不同,右邊是新購入的,左邊是購入車床時,所附贈的4英吋夾頭,
舊的4英吋夾頭的螺母規格,本來就是8tpi(teeth per inch),
而新購入的4英吋夾頭軸心螺母規格,並不是8tpi的,所以有接一個凸出的轉接頭,將螺母規格轉換成8tpi的。
這是新購入的小直徑鳩尾夾瓣,
更換時才發現兩種夾瓣所使用的螺絲頭不一樣,如下照片所示,小夾瓣使用的是右邊形式的內六角螺絲,而原先使用的是左側像漏斗的平頭內六角螺絲。
更換好夾瓣後,就將其固定到車床上,夾住剛剛車好的圓棍,開始來車枳櫟子。
不一會功夫,連照相紀錄都忘了,第一顆小櫟子就快完工了!
細沙磨一下,
第一顆小櫟子就完工了。
推上蜂蠟。
接著再車枳第二顆,
由於老婆希望更小點,比較更可愛,所以第二顆就做得更小了,直徑大小差不多是一塊錢大小般。
跟剛採的青剛櫟相比。
換上第二根木頭,繼續車枳櫟子。
第三顆櫟子...
第四顆櫟子...
今天一連車枳了8顆櫟子。
今天的作品。
傍晚剛好下起雨了,正好收工。今天的成果剛好差強人意~~~希望下一次別再彈刀了!哈哈哈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