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

2015/09/23 車枳橡木小對杯

休息一陣子了,反而每天好忙碌,想做的事情一堆,但是總是被一些瑣事所中斷,而其中自己的木作學習部落格就停滯了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了!不發奮圖強不行了!今天先補上一篇橡木小對杯的車枳心得吧!其他多篇文章,再陸陸續續補上!

這個橡木小對杯,是我在2015/09/23,趁著下午有空的時間所做的!悠悠哉哉的只花幾個小時就搞定了(認真起來,甚至兩小時以內就可以做完)!這也就是玩木工車枳的好處,可以快速的完成一件作品,其中所獲的成就感與滿足感,是無與倫比的!

由於家中空間不足,我的車床是放在後院陽台下,所以要玩車床前,都要先將機絲頭搬出來(也就是搬出車刀、夾頭與磨刀的砂輪機)。





今天的車床幾架上多了一個照明生力軍,買了一個磁性底座的長桿LED投射燈,這樣在挖一些內碗時,就比較可以照明得到內部。





由於車床是放在戶外,所以會用紙板與防水布蓋住,要用時才掀起來,拍照時,不小心取景太大了,所以也才會有這張後面紙板、防水布在後面牆上的照片(不好意思,車枳環境有點亂~哈哈哈)。不過這也是我實際在家玩木工車床的實際狀況。


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所以每次玩車床前的必要功夫,就是磨刀~~~哈




磨得像女人指甲班光亮的中式小圓車刀。





今天要玩的木頭主角,這兩塊橡木小料,可是N個月前就備料完成的。




先引個中間小孔,方便治具鎖上。




玩小木料,當然就要有特殊小治具,這個可是亂舞老師所送的珍貴治具呢!要買還沒地方買呢!




鎖上治具的橡木,再用四英吋四半夾頭夾住治具,開電並調教一下治具所夾的位置,讓治具不會產生抖動為止!




一不小心車完外型了,忘記記錄了!玩小料就是這樣,一下子就做好了~~~哈哈哈




砂磨完成~橡木的特色就是那個明顯的老化維管束/木質部(已經喪失運送水分與養分的功能)。




細砂磨後,會呈現自然的光澤與明顯的紋路。由於這次要拿來當作可以喝茶的水杯,所以這次不推上蜂蠟,等到完工後再塗上現壓的核桃油。




完成底部後,先再鎖上第二個橡木杯的木料,一樣先做外廓的車枳。




同時先量取一下第一個杯子的外廓大小,讓兩個車枳出來的杯子,大小一致。




第二塊木料架到車床後,一樣開始車枳外型。




在一邊車枳外型時,要一邊確認其一下大小




不小心又車完外型了。




在砂磨前,其要預留一些大小的空間,讓砂磨完的外型大小剛剛好與第一個杯子盡量接近。




外型也要一致。




砂磨完後,一樣透出自然的光澤。然後就可以從夾頭上拆下來了。




我承認我有點懶,為了避免二次車修圈足(因為夾頭夾住圈足外廓,會留下夾痕),所以我裹上幾圈的膠帶,可以避免夾痕產生,但是衍生的可能問題包括了夾不緊木料、木料位置調教,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去處理!細節這裡我懶得說了~~~有問題大家再提出討論吧!




膠帶纏好後,就用四瓣夾頭夾緊。




務必調校到杯緣不抖動,才算完成,要不然......嘿嘿嘿......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杯緣厚度不一致,因為所挖的杯內圓心與杯緣外廓的圓心,不是同心圓。




為了省時,我拿了手邊最大的圓穴鑽頭(2 - 1/8英吋,約5.39公分)來先挖除杯內廢料。




挖洞時要注意深度與鑽頭旋入的速度。




做得太忘我了!又忘繼拍照,就已經幾乎完工了!!




有這個長柄的LED投射燈,還真好用,可以輕易調整照明角度來照到杯內。在挖杯內廢料時,要注意杯內曲線的車修,也要將圓穴鑽頭的刀痕車修掉,最後砂磨後就完工了!




可以將杯子自車床上取下,就完成了第一個橡木小杯。




你可以近一點看,就是那個橡木獨特的木紋。




換上第二個木杯半成品,一樣先用圓穴鑽頭鑽掉大部份不要的木料。




圓穴鑽引孔之後,還要用車刀將內部形狀車修出來,




粗車之後的杯內曲線,由於橡木的木質線又粗又明顯,所以我杯緣的厚度比較厚。




細砂磨後,又透出自然的光澤。




今天下午所完成的橡木小對杯。




晚上吃過晚飯後,拿出兩個核桃與一個搗食物的瓷缽,將核桃去殼後放在瓷缽內,用這個搗槌壓擠出核桃油,在用棉布塗抹至這兩個橡木小對杯。




完工後,再淡淡的燈光照射下,更凸顯其獨特之木紋。




儘量一致形狀與大小的車工車枳橡木小對杯。




由於這次的圈足,並沒有利用二次車修,將圈足壁修到比較細薄,所以是比較粗獷的圈足。




杯內木紋有很明顯的多個同心圓,




搭配之前所做的櫸木小方碟。




由側邊來看。




換個不同的角度擺設來看。




最近比較喜歡玩車枳的原因之一,就是可以很快的作出想要的東西,以今天下午有限的時間來說,花了2~3個小時車枳了這對橡木小杯,馬上就是一個實用的小東西,不僅可以自用,拿來送朋友,更是誠意十足呢!!

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

2015/08/29 組裝瑞典的Smart Vice(移動式工作桌鉗)

由於家中木作空間是在車庫,但是有時只是做一個小東西,卻要將車子移出、搬出工具,往往還沒有開始玩木作,為了展開這些工具,就搬得滿頭大汗了!所以就想一個折衷方法,想說若有一個活動的臨時小工作桌+木工鉗,這樣我就可以做一些小木作了!

當初有這個想法是在今年4月初,在倉禾工具發現了這個瑞典的Smart Vice,其官方網址如下:

然後就跟倉禾工具下單了,但是倉禾的售服小姐,告知需預訂,等三個月後,才會到貨!所以也只好等了!

等到7月底了,想說東西該到吧,去電詢問後,還沒到!預計8月底才會到貨!因此,又再等了一個月後,8月底才收到了!趁8/29那天有空,就將它組裝一下吧!

Smart Vise精簡的盒裝包裝,還強調瑞典設計製造的呢!




開箱後,其木料已經裁切完成,並有了基本組裝了!剩下一些簡單的鎖螺絲工作。




所有零組件與說明書,連白膠也附!真是貼心啊!




詳細的圖解說明!!不用文字敘述就一目了然!





先黏上兩個定位的小木榫(6mm直徑),這樣在鎖上螺絲時,就不會有木板位移的情形發生了。




鎖上夾頭時,必須在底座先塗上白膠,增加其夾頭與桌板的固定力。




再來固定底座的木頭蓋板。




將螺桿頭固定到木製夾板上。這裡要抱怨一下了!這個套件所有的零件與工具都有附,唯獨所這個螺桿底座的梅花螺絲的板手工具,卻沒有附!這叫我臨時去哪找啊?只好用我那支Stanley10"萬能鉗來夾住螺絲,並將螺絲鎖緊。




在木工鉗螺桿上的旋轉木棒,其兩端也會用螺絲各鎖上一個木球,但是,其螺絲又是附梅花螺絲,由於沒有梅花螺絲的板手,所以改換成十字的螺絲。




還有附上比較大的木榫(12mm直徑),可以插入Smart Vise底部的兩個定位孔,可以頂住桌子的邊緣。




就如同下列照片所示,該兩個12mm的木榫,在一般桌子上安裝這個Smart Vise時,可以頂住桌緣。




同時Smart Vise底部也附上四個透明止滑小膠墊,可以避免該Smart Vise在桌面上滑動與刮傷桌面。




組裝完之後的Smart Vise,還有附上四個塑膠Bench dog,在桌面上就可以夾住工作物件,算是相當不錯用的一個簡易式工作桌鉗呢!